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,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!
[ Ctrl + D 键 ]收藏本站
集集地震表现出3项特徵:(一)地震位置位於台湾岛正中央,余震南北分布长达100公里,呈半圆弧状,围住「北港基盘高区」。(二)震源深度仅8公里,触动车笼埔断层,造成地表激烈错动,而且断层东侧之上盘比西侧之下盘有超出甚多之位移与振动,地质学上称为「薄皮逆冲理论」。(三)震源破裂由南向北发展,但在台中县大甲溪南岸石冈、东势附近东转,震波集结放大,造成此区域地表高达9公尺之水平位移。这些特徵与台湾特殊的大地构造息息相关。车笼埔断层在地底下系沿着锦水页岩层发育,断层面或地层向东倾斜30度,与主震断层面解一致。锦水页岩属上新世地层(800万年前-600万年前),此层厚度约100-400公尺,代表中新世来自中国大陆的沉积作用停止,而上新世时东边蓬莱造山运动尚未开始前,一段稳定的深海沉积时期。或者说此地层代表台湾中新世及上新-更新世两大沉积系统之交界,页岩或粉砂岩发达,形成引发车笼埔断层活动之媒介。
车笼埔断层北段转弯及石冈-东势产生9公尺水平位移之奇特现象,主要是因为在大甲溪底下存有东西向的「大甲溪-东势界线」,此为一大规模的地下构造抬升,不仅抬起其上方之新社台地,亦使大甲溪在离开山区之後做了几个大转折,车笼埔断层遇到该界线的阻挡,遂发生东转的现象。
1990年代开始,中央气象局开始加强地震测报及建立地震观测网,在集集地震发生时,获得大量之地震资料供学术研究及地震防灾防护之用。在地震研究上,从2000年开始,活动断层及地震前兆也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。
中文关键字:地震灾害 , 车笼埔断层 , 北港基盘高区
英文关键字earthquake hazard , Chelungpu fault , Peikang high
参考资料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