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,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!

[ Ctrl + D 键 ]收藏本站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社会人文 > 曲艺

曲艺

艋舺戏园

分类: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: 常识 发布 : 12-19

阅读 :343

(1919年11月22日,台湾台北龙山寺捷运站、万华12号公园所在地~1993年12月20日)日治时期兴建之表演艺术场所。1919年(大正8年)落成,为日治时期台北市汉人聚落的第二座剧场,及艋舺地区第一座剧场,在当时本地人娱乐场所屈指可数的年代,艋舺戏园的设立引起社会大众以及剧场界的注意。戏园占地732坪余,建物坪数246坪余。以铁筋与砖建成,楼上可容纳340人座,楼下则有520人座,观众席之一、二等席位,每人配置一张藤椅,三等座则是四人合座一张木椅,演出内容则是为「本岛人」而设。 设立时的大股东包括艋舺区长吴昌才和木材富商欧阳光辉,第一任经营者为地方保正林添进,皆为地方青年士绅代表人物,可见当时富商显要对於艺术文化的支持。

艋舺戏园位於显着且繁华的地理位置(今万华12号公园的所在地),1920年,因日本当局施行台湾地方官制改正,公布台北市制时,以「艋舺」两字古怪不雅为由,艋舺地区才正式改用日语音相近的「万华」取代,艋舺戏园也被称为万华戏园。

戏园早期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主,偶尔也放映活动写真,1930年代歌仔戏经历一段风靡的时光。接下来遭遇政治影响──禁鼓乐,又转向搬演新剧、皇民化剧、放映电影;直至1950年代,歌仔戏再度重返舞台,成为了表演娱乐的宠儿。但是由於科技传播的日趋发达,台语片、歌仔戏电影的开拍冲击了当时的戏剧演出,万华戏园的营运也转以电影为主,并经过两次戏院本体的修建,最终更名为「万华戏院」。

晚期面临市政规画政策,万华戏院横跨七十余年的商业演出,其历史地位并未受到相对的重视。1991年左右台北市万华区开始兴建捷运站,夹处於捷运工程与公园工程的万华戏院,不仅被工地建筑墙围绕,并饱受工程噪音与建筑尘土的干扰,观众逐渐减少,最终只能接受政府极少的补助结束营运,於1993年12月20日拆除。

中文关键字:商业剧场 , 万华戏院 , 歌仔戏 , 电影

英文关键字theatrical business , Wan-hua Theatre , Meng-jia Theatre

参考资料

    *邱坤良。1992。《旧剧与新剧:日治时期台湾戏剧之研究(一八九五~一九四五)》。台北:自立晚报。*徐亚湘。2000。《日治时期中国戏班在台湾》。台北:南天。*叶龙彦。2001。《台湾戏院发展史》。新竹: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。*翁郁庭。2006。〈试论万华戏园(艋舺戏园)源流与发展:兼论商业剧场与地方之关系〉。《跨界对谈3:第三届表演艺术研究生论文发表会论文集》。台北: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表演所。*翁郁庭。2007。《万华戏院之研究:一个商业剧场史的尝试建立》。硕士论文,台北: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。

下一篇:范姜文贤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神眼劫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